年伊始,大部分年轻人又在给自己立下新年的flag。读书健身旅游,升职加薪买房,一切目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
没过两天,一条打工人猝死的消息不胫而走。98年的拼多多员工,在凌晨一点的下班途中倒下,年轻的生命从此凋零。这位小姑娘最长工作时间持续30多个小时,1月4日拼多多官方确认员工猝死的消息。
瞬间,拼多多变成血汗工厂的代名词,迎来一波波口诛笔伐。这位女孩有着不错的学历背景,刚毕业一年半,对待生活积极上进,为了梦想而忽略了身体的健康。
尽管外界不断呼吁“少加班、少熬夜”,但是“”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依然是不可避免地“福报”,这些“福报”,或许正在摧毁你的身体。
猝死低龄化
正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总是会把养生挂在口头,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黑的夜。因为年轻,无所顾忌。
拼多多这位姑娘,年11月中旬从上海调到新疆,开拓买菜市场。一心扑在工作上,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晚上11点下班,一个月连续工作+小时以上,已经不足以形容她的工作强度。
在以速度、狼性著称的拼多多,恐怕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团队的脚步。
也正是这样每天高强压的工作,才会让这些互联网打工人年纪轻轻就病痛缠身,身体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只有2.22%的互联网从业者没有出现明显健康变化,眼疾、颈椎病、容易困倦、身体素质下降等各项指标都接近或超过50%。
猝死也不是个例,你会发现,猝死的新闻越来越频繁。
年11月,一位北大毕业的普华永道顾问突发心梗离世,年仅32岁;年,大疆一名年仅25岁的程序员因心脏骤停猝死;年4月,无锡一位设计师在电脑前永远地闭上了眼,在生命的最后一秒还在改图。
年龄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年龄越大,发生心梗时,猝死的风险就越高。但对年轻人而言,一旦发生心梗,其猝死的比例却比老年人还高。
研究表明,因急性心梗死亡的25-34岁青年人,超过90%医院,就已经死亡。
谁在拼命加班?
《钱江晚报》曾经报道过,某科技创业公司CEO章先生为了新产品顺利上市,长达几个月熬夜,突然某天脑卒中猝死,当时他只有38岁。
互联网大厂除了,“大小周”也正在取代“双休”制度。字节跳动的大小周远近闻名。年年底,快手也宣布从年1月1日起开启全员大小周。
更早之前,有匿名爆料称,拼多多有“超级大小周”制度,大周工作七天、小周工作六天,以此计算,一个月仅有两天休息时间。
这样的情况,并非只出现在互联网大厂。《职场压力与加班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七成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目前的工作需要加班;8.02%的受访者每周加班时长在20-25小时;3.48%的受访者加班时长在25-30小时;2.72%的受访者甚至表示自己每周的加班时长超过30个小时。
从互联网大厂卷向互联网公司,再到各个行业,一场关于加班的竞赛早就开始了。
即便工作如此努力,互联网人还面临着对前途的焦虑。35岁之后还没有晋升为高管的员工将被淘汰,这已然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
互联网似乎只属于年轻人,这背后的一个逻辑似乎是,高强度、高节奏的工作,只有年轻的身体才能够胜任。
这些年,互联网行业造福的神话层出不穷,也确实有人通过奋斗实现财富自由。年校招,阿里的薪酬是22.5万到50万,腾讯是24万到55万,百度是22万到50万,算上激励奖,奋斗五到十年实现财务自由,是互联网打工人的目标。
年,字节跳动的程序员股权价值过亿,28岁选择退休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