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有对老年患者病因病机的记载,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中医认为,老年人具有脏腑气血阴阳俱虚的生理特点,病机多以虚症居多,实证较少。老年人元气衰弱,心气不足,无法推动营血前行,致使心脉失养;营血失于心气的推动作用,滞于脉中而成瘀;气虚日久,阴津亏耗,而致气阴两虚。故病理因素以气虚、阴虚、血瘀较为多见。
01了解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特点,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不典型,需谨慎
老年患者身体多器官会出现衰老退化的情况,加之痛觉感觉退化、侧支循环建立等原因,这会导致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的首发症状与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具有差异性,常表现为咳嗽、呕吐、牙痛、胃痛、肩关节疼痛等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完全不相关的症状。
甚至有的患者完全没有胸前区不适的症状,只表现为气短、疲惫、头晕等不典型症状。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典型性,极易被误诊、漏诊,又因起病较急,在病情发作严重时极易发生猝死。
故临床接诊有疑似患者时应首先考虑到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能性。此外,合并症多也是老年冠心病的特点之一。因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减退,老年冠心病往往多合并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各种疾病相互影响,也是本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02了解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高血压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中患者基数最大的疾病,也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并常年位居冠心病致病因素第一名,极易导致老年人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研究证明,高血压能够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其作用机制主要有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和炎症学说三种,而这三个学说的基本点都是基于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
高血压患者长期的高血压导致血液冲击血管壁的压力非常高而产生了损害,然后或是大量LDL被氧化为OX-LDL,形成泡沫细胞引起动脉硬化;或是血管内皮细胞因损伤分泌了了多种生长因子、黏附因子和趋化因子,吸引血小板和单核巨噬细胞附着于血管内皮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又或是被氧化的OX-LDL引起了大量炎症因子的生成,导致复杂的变质、渗出和增生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会长期兴奋RAS系统与交感神经,可能会导致内皮细胞分泌大量的缩血管物质,继而促进斑块的形成。
2、血脂异常
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就代表着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对动脉斑块的病理检查发现,其主要成分就是大量沉积的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每增加1%,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2%。
LDL-C因易被氧化,导致动脉斑块的形成,其含量被证明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HDL-C作为目前已知唯一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的胆固醇,能够将肝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TC与HDL-C的比值在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风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糖尿病
流行病学显示,糖尿病会增加各类慢性疾病的死亡风险,其中对冠心病死亡风险的增加更为突出。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
通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研究发现,高糖会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凋亡的内皮细胞会附着于血管内壁,影响血管正常的收缩舒张功能与新内皮细胞的生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与男性糖尿病患者相比,女性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冠心病风险。
4、体重
超重与肥胖均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老年患者活动减少、长期静坐,容易导致体重的增加。体重的增加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现有多项研究证明,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
会导致心肌舒缩功能均下降、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等情况出现,使心肌受到损伤。此外,最近有研究发现,不但超重与肥胖会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只要是在标准体重范围上限时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就开始增加,并且会随着体重的增加,危险逐步的增大。
5、吸烟
吸烟作为冠心病的一大危险因素已在世界上达成共识,每天吸烟量和烟龄的长短都与冠心病的发病息息相关。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性别无关,吸烟越多,患冠心病的风险越大。
03老年人合并症较多,需要大量长期的运用各种药物,中药治疗效果好
老年患者因其各器官功能减退的生理特点,药动学与药效学也产生了改变,预后一般较差。最直观的体现表现在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正率明显增高上。老年人合并症较多,需要大量长期的运用各种药物,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的还不明朗的同时,血药浓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就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老年患者的代谢功能和体内调节功能也会发生改变,导致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发生了改变。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对α受体的敏感性升高、对β受体的敏感性降低,对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增强。所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初始剂量应小一点,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心外科手术的治疗。
除了内服中医汤剂外,外治法对于胸痹心痛病的治疗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刺内关穴对冠心病患者的缺血症状有较好的改善效果,缓解交感神经对血管的紧张性,有效的降低心绞痛缓解时间。除了针刺治疗之外,还有许多中医特色治疗胸痹心痛病的治疗方法。
穴位贴敷治疗不仅能够提高心绞痛治疗的有效率,还能够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因子。人参、白芍两药,一补气、一养阴,共为君药。养阴以生血,补气以行血,心脉得血濡养,则痹除矣。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人参皂苷Rb1既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又能因缺血再灌注而损伤的心肌;人参皂苷Re则能通过调节心肌的舒缩功能、降低全身血液的粘稠度而起到缩小心肌缺血范围的作用。白芍敛阴止痛,养血柔肝,其有效成分白芍总苷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脏功能产生的影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流阻力,促进ATP的合成有关。
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共为臣药。黄芪能够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其有效成分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能够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织中钠-钾-ATP酶的活性,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的作用。此外黄芪还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对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均有所改善,且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
白术、茯苓的作用则体现在降低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上。当归、丹参补血活血,化瘀通络,亦为臣药。当归中的阿魏酸是一项优秀的降血脂成分,同时能够抗血小板的聚集以防止血栓的形成。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气血的特点,针对老年人的血脉瘀阻有良好好的疗效。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丹参酮ⅡA、丹参酸B等在扩张冠状动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抑制心肌肥厚、保护心脏等方面展现了良好的疗效。
结语:老年人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高发群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造成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原因中冠心病心绞痛占一半以上,而在因冠心病心绞痛死亡的患者中,老年人占3/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疾病认识的越来越深入,身体上疾病的康复不再是患者唯一的诉求,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了如今在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生活质量能够体现患者身体与心理上两方面的满意度,在一定的情况下与患者的疗效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