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权威专家再提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
TUhjnbcbe - 2020/6/1 9:55:00
白斑医院哪家好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报道

年2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在JAMA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和重要启示》一文。研究人员总结了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例患者中轻型占81%,重症占14%,危重症占5%。而这5%危重症患者的总体病死率高达49%[1]。如何提高重症/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生存率非常关键。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深入研究,重症/危重症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会使用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这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继发感染的风险大大提高。近期多篇文章报道了重症/危重症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研究,现总结如下与大家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专家报道

年2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专家在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发表了题为《中国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临床病程与结果: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疫医院共收治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例,其中52例(7%)危重症患者被纳入研究[2]。

研究结果显示52例危重症患者中32例(61.5%)患者在28天内死亡。与死亡组相比,幸存者年龄更大(64.6vs51.9),更容易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6[81%]vs9[45%]),并且接受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30[94%]vs[35%])比例增高。

52例危重症患者有中有7例(13.5%)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其中,1例为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菌血症,1例患者尿液培养检出白念珠菌,其余5例患者均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检测出黄曲霉、烟曲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粘质沙雷氏菌。

医院ICU重症专家报道

年2月10日,呼吸界邀请医院ICU重症胡明教授分享了对于危重症新冠肺炎的诊治经验。文中提到医院ICU共接诊的20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最年轻的病人36岁,年龄最大的病人82岁,但是以55~75岁病人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入住ICU的病人基本都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这三个因素,最多见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

这20例患者中死亡6例。治愈3例,2例有创机械通气,1例无创通气。目前,入住ICU的有10例,有2例无创机械通气,另外8例气管插管。这8例气管插管的病人中有5例合并肾功衰,临床给予CRRT治疗;还有4例采用ECMO治疗。

针对目前对激素治疗的争议,胡教授指出目前危重症患者普遍都使用过激素,包括激素冲击疗法,甚至是更强的激素治疗并且时间较长,这种不规则应用后期可能出现机会性感染。院内就发现2例病人最终死亡原因是肺曲霉菌感染,气管插管后第一次纤支镜吸取物就直接培养出烟曲霉,还有一个病人纤支镜下发现似烟曲霉形成的空洞。还不能确定是因使用激素后导致的烟曲霉感染还是患病之前就合并烟曲霉感染。另外,纤支镜吸引物中培养出白念珠菌的比较多。10例院外使用过激素的病人中有4例在气管插管后第一次纤支镜吸取物中检出白念珠菌。

浙江专家发表冠状病毒病

(COVID-19)诊疗经验

年2月22日,《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发表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在文中明确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糖皮质激素和/或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等因素导致部分COVID-19患者有继发真菌感染风险,须对危重患者进行呼吸道分泌物微生物监测,包括涂片、培养;对可疑患者及时进行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1-3)-β-D-葡聚糖(G试验)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检测[3]。

对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7d及以上、胃肠外营养、接受有创检查或治疗、两个或以上部位来源的标本培养念珠菌阳性、G试验结果明显升高的患者须警惕侵袭性念珠菌病可能,可考虑给予氟康唑或棘白菌素类抗真菌治疗。

对于糖皮质激素使用7d及以上、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既往气道标本培养曲霉阳性、GM明显升高的患者须警惕侵袭性肺曲霉病,可考虑给予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或棘白菌素类治疗。

综上所述,重症/危重症患者,特别是lCU患者,伴有严重基础疾病,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机械通气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真菌感染风险大大提高,真菌筛查不容忽视,除了传统的涂片、培养外,血清学检测应高度重视,精准诊疗对提高重症/危重症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Wu,Z.andJ.M.McGoogan,CharacteristicsofandImportantLessonsFromthe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OutbreakinChina:SummaryofaReportofCasesFromthe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JAMA,.

[2]XiaoboYang,Y.Y.,JiqianXu,et.al,Clinicalcourseandout

1
查看完整版本: 权威专家再提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