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是日常生活中重点预防的疾病
冠心病的发作往往是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患者会突然感到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但有的时候,冠心病发作时并不会表现出典型的心前区疼痛,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当身边人说:我的胃疼是老毛病了,你会给他提哪些建议?少吃辛辣的、别吃生冷的、还是多喝热水?但你可能想不到,这个朋友有可能患的根本不是胃病。
某医院有一位“胃疼”六年的病人。患者是个木匠,平时一旦干活多了,就觉得嗓子眼儿发紧,胃里“顶着”,胀得慌,但他把手里的活放下,休息大概十几分钟,就没事了。没事了就接着干活,累了又觉得胃难受,吃胃药顶一顶,如此反复循环。就这样吃了六年胃药,胃疼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发作越来越频繁了,从前干大半天的活儿才觉得胃难受,现在干一会儿就难受得不行。他终于觉得顶不住了。
劳力诱发,休息缓解,这是很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
果不其然,对患者进行心脏冠脉造影的检查发现,患者回旋支血管大概有50%左右的狭窄,中段有的位置几乎就剩一条线了,出现大约95%甚至99%的狭窄。一旦患者血的需要量很大的时候,也就是干体力重活的时候,这根支血管肯定不可能做到很充分地供血。
此外,右冠脉也是一个全程的病变,从近段到中段都是病变,估计狭窄80%左右。这两支血管都需要进行处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他的血流量充分的供应。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心肌缺血会导致胃疼呢?
一个比较直观、但不完全准确的方法帮助大家理解:心脏在胸腔里,正好是“坐在”肝脏和胃的上边。心脏的右冠脉,它负责心脏右边下边区域的供血;回旋支负责供应心脏左边下边区域。而这两个区域,合起来正好相当于心脏靠下的位置。如果心脏下边这个地方缺血了,就有可能会刺激到膈肌,大脑便会认为是胃出了毛病。但其实是心肌缺血,是心脏本身出了毛病造成的一种错觉。所以很多患者便以为是胃痛发作,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明确病因,治疗便是常规的了。回旋支和右冠脉分别置入支架,可以看到,患者血管真真正正的形态,血流很充分地流过来。术后医生询问患者,他也能明显体会到,以前能够轻而易举就诱发出症状的劳累程度,现在也没有问题了,从这个角度也证明,干预两支血管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五步筛查排除“心雷”
1、常规体检
通过常规体检了解是否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结合自己的性别、年龄、是否有吸烟史、家族史,简单的判断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
2、心电图
如果是高危人群或是对自己健康状况不放心,又或是已经有过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的症状,可以做心电图检查。
3、超声心动图
如果心电图提示有问题或者自身的症状很重,建议做超声心动图和冠脉CTA、超声心动图就是心脏彩超,主要是看一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没有变化,还可以排除其他类型的心脏病(瓣膜病、大血管病、心肌炎等)。
4、冠脉CTA
冠脉CTA检查就是针对冠状动脉的CT检查,实际上它是一个增强CT,需要通过外周血管往身体里打造影剂,通过CT机做心脏的断层显像,再通过电脑,把断层的影像合成为一个立体的影像,最后通过合成后的立体影像来判断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以及狭窄部位,甚至可以知道是否有钙化,准确性可以达到80%—90%。
5、冠状动脉造影术
如果冠脉CT或心电图提示有严重问题了,尤其是某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以上,最好做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确诊病情。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经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直接把导管放到冠状动脉的开口,向冠状动脉里打造影剂,同时对心脏进行动态连续的摄影,这项检查能看到冠状动脉有没有狭窄、钙化以及狭窄的位置,甚至能判断出血流的改变,冠状动脉之间有没有侧支循环,心脏整体的运动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心绞痛症状千奇百怪,该怎样分辨呢?
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压榨性心绞痛,疼痛向四周放射,常见的是胳膊、后背、脖子附近,喉头发紧、胸前区部位疼痛、胸闷。
从身体的调节机制来讲,病因不一定就在我们身体感到疼痛、不适的那个部位,也可能是心肌缺血造成的虚假信号。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冠脉供血系统缺血,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症状,是很常见的、心前区的难受。但不论症状多么奇怪,位置多么离谱,一定不要忘了心肌缺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劳力诱发,休息缓解。
一旦症状符合这个特点,就需要警惕起来了。因为这个事情想错了没关系,可一旦没想到,后果往往会非常严重。
文章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