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临床致死率高、最佳的救治窗口期短……急性心肌梗死威胁着许多患者的健康。不少人由于对心梗发作相关知识的缺乏导致没有及时就医,酿成悲剧。虽说猝死来得突然,但是多数猝死患者在事发前身体会发出预警信号,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心梗的发生概率。
本期扬子名医团大咖直播课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夏思良,为大家介绍关于心梗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咖小传
夏思良夏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南京市“最具人气医生”。
从医20余年,熟练掌握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的介入诊治。江苏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心电学组成员、非公医协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第十届委员、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的起搏分会的第九届委员。
夏思良参加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京巿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多项,主持了多项南京巿医学科技发展重点项目。年获南京市六合区“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任《实用心电学杂志》编委、《中华高血压杂志》中青年编委。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40余篇论文。
01胸口闷痛别大意,可能是心梗了急性心肌梗死即急性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也有少数情况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痉挛、先天性畸形、冠状动脉口阻塞,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科里的心血管危重症,其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通常持续20分钟以上,常伴有呼吸困难、大汗,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向左上肢或者下颌放射等。临床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患者在发病前有胸部不适、乏力等症状,活动时心悸、气急、心绞痛发作,或者原有的心绞痛加重。总而言之,胸痛、胸闷是心梗最常见的症状,但也要警惕从“鼻子以下到肚脐以上”的每一处疼痛,很可能也是心梗的先兆。
夏思良主任介绍,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有以下几种发病特点:发病快、风险高、病情变化快、易合并心衰并发症、最佳的救治窗口期短等。
一旦冠状动脉出现阻塞,就会有持续性的压榨性疼痛和憋闷感。同时,病情变化非常快,患者可能前一分钟还在讲话,后一分钟就室颤了。由于心脏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心肌细胞受到损害,急性心肌梗死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包括猝死、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此病最佳救治窗口期短,一般认为黄金时间为发病后的2小时之内。
02注意!具备这些特征的人是心梗的高危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可发生在频发心绞痛的患者中,也可发生在从无症状的患者中。促使斑块破裂与血栓形成的诱因主要包括:
1、饱餐特别进食大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粘稠高;
2、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大便用力等,心脏负荷增加;
3、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量骤减,冠脉灌注减少。
“急性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种,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发病早于女性,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夏思良主任告诉记者,年轻人患心梗数量上升趋势明显,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医院接收的年轻心梗患者几乎都有共同的特点:爱抽烟、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体型偏胖、熬夜、经常宅在家里,很少运动。
不同患者的诱发因素有所差异:对于老年人而言,天气或环境骤变、疾病或手术、创伤等是常见因素;对于小于55岁的人群而言,男性患者的诱因更多倾向于近期过度不良的生活方式,精神应激、天气或环境骤变、疾病或手术或创伤等因素对女性的影响较多。
“尽管老年人患心梗的概率更高,但是年轻人对这一疾病也不能放松警惕。”夏思良主任提醒,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早发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以及重度抽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长期处于较大工作压力之下的人们,一定要格外注意,具有上述特点的人群往往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03心梗急救,务必牢记两个“”①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②把握黄金救治分钟。
及时拨打急救一旦发现心梗,务必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许多人缺乏急救知识,遇到心梗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拨打急救电话,一方面,救护车上有急救设施,医院的路上就完成心电图等检查,节省救援时间;另一方面,也医院沟通,医院等候患者,一抵达即救治。因此,心梗患者及家属医院。与此同时,在救护车来之前,家属不要随意搬动心梗患者,可以让患者就地平躺,等待救援。
把握黄金救治分钟: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急性心梗抢救的黄金时间为分钟,如果能在这一时间内开通血管,就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随着胸痛中心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患者到院后成功血管开通的时间明显缩短。可是心梗患者的死亡率还与另一个指标息息相关,那就是到院时长。很多患者从发生心梗到首次触医时间并没有缩短,对心梗发作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下导致没有及时就医,酿成悲剧。夏思良主任提醒大家,送心梗患者就医要本着就近原则,医院的时间。
大咖提醒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心梗风险“尽管急性心肌梗死来势汹汹,令许多人闻之色变,但是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患病风险。”夏思良主任为大家提了以下几点建议:●饮食清淡,控制热量。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饮食;而一般人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尽量清淡饮食。胆固醇和动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猪肝、肥肉、奶油等最好少吃,高糖、高盐、油腻的食物也要减少摄入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特别是一些对心脑血管有益的食物,如芹菜、木耳等;选择肉类的时候,挑选鱼、瘦肉、禽肉等低动物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食物;可以通过豆类制品摄入植物蛋白,在食用油的选择上,最好以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为主。●尽量戒烟,不要酗酒。香烟内含有有毒物质,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降低血管弹性;酗酒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并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斑块不稳定,从而诱发心梗。●适当锻炼,强身健体。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急性心梗的患病风险,尤其是肥胖的人群,通过运动控制体重十分重要。运动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引起不适感觉为宜。夏思良主任特别提醒,曾经得过心脏疾病的患者,运动必须听从医生的安排,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和评估状况适当进行。●规律作息,不要熬夜。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不要熬夜。●稳定情绪,放松精神。大喜大悲、暴怒等情绪严重波动时,容易引起交感神经的高度兴奋,支配血管收缩的神经不受控制,容易形成血管痉挛。●注意保暖,增强免疫。气温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影响较大,低温容易引起血管收缩,使供血发生障碍,发生血栓。因此天气寒冷或者季节交替冷热变换时,需要注意保暖。●27种水果谁最值得买?苹果排名17,菠萝才第5……
●首次发现精液含新冠病毒,啪啪会感染吗?
●多省爆虾虹彩病毒:死亡率高达80%!传染性极强无药可医
●这个五行俱全的“长寿菜”,开始采啦!遍地都是,还是一些白头发和老年病“克星”!
●菜炒不好,癌症来找!9条炒菜经验,教你避开健康隐患
●“出轨”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科学研究给出了证明!
●男婴被℃洗澡水烫伤!妈妈的急救连医生都点赞,却遭全家反对!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周碧莹蔡蕴琦摄影杨泽华
传播更远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