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梗,过去哈大夫从预防、急救、治疗、康复等多个方面都进行过科普,但依然觉得自己的力量不够……
今天再次总结这些心梗要点,希望大家收藏起来,或者转发给亲友。如果能够给更多高危人群以警醒,就是值得的。
一、18~59岁心梗患者,都有这些特征国际医学期刊JACC发表的一项研究,列出了一些预防心梗可调整的危险因素:
18~44岁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
吸烟(56.8%)
血脂异常(51.7%)
高血压(49.8%)
45-59岁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
高血压(59.8%)
血脂异常(57.5%)
吸烟(51.9%)
女性患者较为普遍的是:
糖尿病
高血压
肥胖
男性患者较为普遍的是:
血脂异常
药物滥用
吸烟
注意,这些都是“预防心梗可调整的危险因素”!
如果您存在其中一项甚至多项危险因素,请尽快采取预防性措施,该减重就减重,该戒烟就戒烟,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好……
二、心梗其实有先兆网上常说一句话:“猝死来找你时,不会打招呼”。
但其实,心梗前多半都有先兆,通常发生在心梗发病前的几小时或几天。
及时识别心梗的先兆,尽早就医或许能避免发展为心梗。主要表现有:
首次出现
心绞痛
第一次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
典型的为压榨性闷痛
持续时间数分钟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之后疼痛可以缓解。
原有心绞痛
加重
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剧;持续时间延长;需含服更大剂量硝酸甘油才能缓解。
出现
新症状
心绞痛发作时,新出现出汗、恶心、呕吐、便意、乏力、头晕、黑曚等症状。
及时识别心梗的先兆,尽早就医,或许能避免发展为心梗。
三、常见心梗疼痛部位无论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出汗,胸痛有时伴左上肢痛或牙痛、咽痛、胃痛。
这种疼痛或胸闷常常难以忍受,让人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儿躺下休息。
心绞痛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如果胸痛或胸闷症状超过15分钟且伴有出汗,就要想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四、紧急处理措施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下面的4个步骤,如果你都做对了,就可能逃过一劫。
1.镇定,停止一切活动
千万别紧张,原地休息,坐着躺着都可以,可以试着喝点温水来缓解紧张情绪。
不要企图通过活动来缓解疼痛,精神紧张和活动都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肌缺血。
2.尽快含服硝酸甘油
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马上含1片在舌头下面,当感觉到舌尖发麻的时候,药物就起效了,一般起效时间在1-3分钟内(血压低于90/60mmHg避免服用)。
如果含服5分钟时仍有胸痛症状,可以再舌下含硝酸甘油1片。
硝酸甘油有扩张血管、缓解心肌缺血的作用。一般来说,硝酸甘油能缓解心绞痛,但是不能缓解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如果含2片硝酸甘油5分钟还不缓解症状,就不要再等了,医院急诊看病;
如果身边有阿司匹林,嚼碎了,服毫克,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如血压高于/90mmHg先呼叫;低于这个数值可以先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3.拨打急救电话
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让家人或周围朋友打电话,联系或急救中心。
这里要强调一下,一定要呼叫急救电话,医院。
如果你自己去找医生,不论是自己开车还是叫出租车,都很危险。
一个危险是因为上楼、下楼和走路,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肌缺血;
再一个危险就是发生心肌缺血时非常容易发生室颤,如果有急救医生在身边,及时抢救,90%的猝死就可以避免。
曾经有一个患者晚上在家里出现胸闷、胸骨和后背疼痛伴出汗,医院近,他嫌叫救护车麻烦,也怕影响邻居休息,不让家人叫救护车,也不让家人背他下楼,从4楼走下1楼,医院,医院就猝死在路上。
4.胸痛时挂急诊
医院看病一定要挂急诊科,而不要挂普通心内科。
医院急诊室内通常备有很多常用设备,如心电图、抽血化验仪器、心电监护仪器等,一站式服务,不需要你到处做检查,从而避免在做检查的路上发生猝死。
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患者因为胸痛到普通门诊就诊,虽然医生立即给开了心电图检查单,但因为中间需要交费、走到心电图室的过程,结果患者猝死在到心电图室的路上。
五、心脏停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视频
1.松解衣物首先确认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再行心肺复苏!
解开患者衣物,取下手上腕表等尖锐物品;
2.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乳头连线正中线;
按压手法:两臂伸直、垂直向下、两手交叉、掌根用力;
按压频率:-次/分;按压深度:5-6cm
3.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通气2次。如此循环。心梗急救资料包急救丨就医丨住院丨出院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