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
冷!冷!冷!好冷!今天,小编就来带你了解一下极寒天气的健康常识~一、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叫“寒潮”“眉目舒展顺祝冬安”
寒潮,也叫寒流。从寒带和高纬度大陆向低纬度地区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所经地区,在短期内气温急剧下降,伴有强风,并常有雨雪。冷锋过后,天气晴朗,风力微弱,常出现冰冻或霜冻。当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或48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时,可判定为寒潮发生。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影响我国的各个气候要素的关系非常复杂,而拉尼娜(一种与厄尔尼诺相对应的海洋大气现象)会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根据预测,拉尼娜状态会在冬季达到峰值,之后开始衰减。预计到2月份左右,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
1.血管。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涨,从而出现脑出血、脑梗塞等。保护措施: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避免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粘稠度增加;建议吃点山楂、燕麦、茄子、红薯、大蒜等食物,可以疏通血管。
2.心脏。室内温差大,心脏超负荷,严重时可引起血管堵塞,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保护措施:外出注意保暖,睡前热水泡脚,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再脱衣服。
3.鼻子。冬天鼻粘膜直接接触冷空气,粘液分泌减少,毛细管变脆,“屏风”作用减弱,极易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保护措施:每天睡前用温的淡盐水清洗鼻腔。外出时佩戴好口罩,坚持每天按摩鼻翼。
4.耳朵。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所以耳朵易长冻疮。保护措施:佩戴耳罩、帽子或围巾遮住耳朵,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热物敷贴,会导致症状加重。
5.肠胃。天气变冷,胃本身会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用,会给胃带来额外的负担。保护措施:应多吃温软、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让胃劳逸结合。
6.肺部。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寒冷空气容易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问题。保护措施:气温较低时,体质弱的人最好减少外出,出行佩戴口罩,注意头、胸和足部保暖。
往期精彩回顾
监
制:王志华
主
编:郝鹏瑞
责任编辑:田 冰 肖 飞
编
辑:吕 林 韩瑞斌
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