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健康专栏极寒天气健康常识
TUhjnbcbe - 2021/3/9 19:34:00

冷冷冷

冷!冷!冷!好冷!

今天,小编就来带你了解一下极寒天气的健康常识~一、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叫“寒潮”

“眉目舒展顺祝冬安”


  寒潮,也叫寒流。从寒带和高纬度大陆向低纬度地区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所经地区,在短期内气温急剧下降,伴有强风,并常有雨雪。冷锋过后,天气晴朗,风力微弱,常出现冰冻或霜冻。当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或48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时,可判定为寒潮发生。

二、今年冬天格外寒冷的原因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影响我国的各个气候要素的关系非常复杂,而拉尼娜(一种与厄尔尼诺相对应的海洋大气现象)会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根据预测,拉尼娜状态会在冬季达到峰值,之后开始衰减。预计到2月份左右,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

三、人体最不抗冻器官


  1.血管。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涨,从而出现脑出血、脑梗塞等。保护措施: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避免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粘稠度增加;建议吃点山楂、燕麦、茄子、红薯、大蒜等食物,可以疏通血管。


  2.心脏。室内温差大,心脏超负荷,严重时可引起血管堵塞,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保护措施:外出注意保暖,睡前热水泡脚,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再脱衣服。


  3.鼻子。冬天鼻粘膜直接接触冷空气,粘液分泌减少,毛细管变脆,“屏风”作用减弱,极易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保护措施:每天睡前用温的淡盐水清洗鼻腔。外出时佩戴好口罩,坚持每天按摩鼻翼。


  4.耳朵。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所以耳朵易长冻疮。保护措施:佩戴耳罩、帽子或围巾遮住耳朵,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热物敷贴,会导致症状加重。


  5.肠胃。天气变冷,胃本身会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用,会给胃带来额外的负担。保护措施:应多吃温软、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让胃劳逸结合。


  6.肺部。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寒冷空气容易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问题。保护措施:气温较低时,体质弱的人最好减少外出,出行佩戴口罩,注意头、胸和足部保暖。

四、寒潮天“保暖法则”


  1.护好身体6个部位。防寒是保护关节、预防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重要措施。做好头、颈、后背、肚脐、膝关节、双脚等部位的保暖。天冷出门佩戴帽子、围巾或穿件高领外套,不要让脖颈暴露在外;外套要过腰腹部,不要穿低腰裤,有利于腹部保暖;穿背心或马甲,有助于缓解后背发凉的情况。
  2.穿衣要宽松。天冷时,应该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外套最好可以包裹到腰腹部。紧身衣会导致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极易引发手脚冰凉。
  3.睡前泡泡脚。泡脚既有助于血液循环,达到活血解乏的作用,还可以缓解手脚冰凉,提升身体御寒的能力。睡前泡脚15分钟左右,泡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4.穿鞋底要厚。鞋底太薄,凉气会进入人体,应选择有一定厚度,且可以包裹住脚踝的鞋。晚上睡觉也要穿上温暖、宽松的棉袜,避免夜间受凉。
  5.饮食要科学。随着极寒天气的到来,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做一些饮食调整。滋腻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而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宜适当增加,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日常饮食中具有辛温发散的食品有生姜、大葱、花椒、辣椒、紫苏叶、桂皮等。另外,饮食要减咸入肾,苦味入心,根据五行学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的过多,会使本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而伤及心阳。
  6.补充水分及调节室内温度。大寒时节比较干燥,所以要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再通过加湿器调节和保持室内湿度,防止干燥。
  7.运动强度不宜过分剧烈。大寒期间要避免在低温的环境中进行户外运动,可以选择在室内运动,或选择在太阳出来后,气温相对暖和的情况下进行。运动不宜过分剧烈,切忌出汗,出汗时毛孔张开,寒气侵入体内,极易引起风寒,反而得不偿失。供稿:吕小青顾鑫

往期精彩回顾


  制:王志华


  编:郝鹏瑞

责任编辑:田 冰 肖 飞


  辑:吕 林 韩瑞斌

投稿邮箱:@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专栏极寒天气健康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