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必用川芎
川芎主治甚广,但有两个独特之处。其一治头痛,其二调月经,诚如明代李呆所云:“川芎,上行头角,助元阳之气而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以血以调经。”据统计,历代以川芎命名或以川芎配方治疗头痛的方剂约有首之多,古人早有“头痛必用川芎”之说,但古今仍有争议。比较一致的是,对外感头痛,川芎为必备之品,且效果确切,禁得起重复验证。
《本草衍义》中说过:“芎蒡,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但是,对血虚头痛与肝火头痛,川芎可否使用,古今意见不一。认为可治者,如张元素称赞川芎是“血虚头痛之圣药也”;《医学启源》谓川芎“补血,治血虚头痛”;《李呆十书》说:“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而近代名医张山雷辩驳说:“血虚之头痛,亦是阴虚于下,而阳越于上,此岂可与风寒外束,清阳不升者,混作一例论治?”笔者认为,营血亏损,不能上荣,以致脑髓脉络空虚而致血虚头痛,当然以补血养荣为主,辛散动血之品理应所忌。但若于大剂补血养荣之药中,加入少许川芎,既能养血和营,补而不滞,又能鼓舞营血直上巅顶,以荣脑络。但川芎毕竟是辛温气雄之品,若用量不当,恐有耗营动散之弊。上海淞江已故名医郑公硕老先生治疗血虚头痛的家传效方,可为借鉴:药用川芎配当归、白芍、熟地、黄芪、枸杞、女贞、甘菊、细辛、陈皮。
宋代钱乙的泻青丸以川芎配合龙胆草、大黄、山栀等,治疗肝火偏盛,头痛目赤,躁急多怒,小儿惊风等。南京中医学院丁光迪教授亦认为,“这种升降相因的用药,治疗头痛,最适宜于风火相煽的病情”(《中药的配伍运用》)。
川芎漫话
川芎用于妇女病,不失为一妇科良药,因为它有“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的作用。凡血分之疾,如妇人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等,均应用之。最常用的方剂是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四药配伍,可治一切血热、血虚、血燥诸病。若为调经,每配柴胡;若治痛经,多加香附;挟淤者,川芎配赤芍,甚者加桃仁、红花;挟热者,须配丹皮,甚者加山梔;气滞者配青皮、陈皮,甚者再加降香、延胡;如为产后,每加山楂、益母草;如有症瘕,可加三棱、莪术。以上是川芎用于妇科之大略。此外,如果婚后女子月经不行,不知是属怀孕还是闭经,如何才能知晓?古人有一验胎方,是用艾叶汤送服川芎末一钱许,如腹中微动者,是为有胎。对于这一方法,近人多不赞同,因川芎一方面能活血化淤,另一方面有“走散真气”之弊,所以,滥服川芎,无故扰动胎气,体弱之妇,必因之而不安,为害匪浅,不可轻试。
据《甘本红献方录》介绍,将川芎克研成细末,装人棉毛衫布料做成的小袋中,敷在腰椎骨刺疼痛部位5-7天,对腰椎退变剧痛,有明显缓解的效果。笔者因腰部骨刺剧痛,不能动弹,敷后有良效。该方在民间早有流传,可谓偏方治大病,腰椎骨刺患者不妨一试。
经研究表明,川芎中的川芎嗪和阿魏酸较明显地活血化瘀功效的功效,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使心肌供氧量增加,促进心肌供氧和耗氧的平衡,缓解心绞痛。此外,川芎嗪等能提高实验动物的耐缺氧能力,降低其心肌耗氧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