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立冬来啦叮咚,你有一封来自冬天的信
TUhjnbcbe - 2021/4/7 13:48:00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之

这一时节应是

水冰地冻,万物收藏

立,建始也

冬,终也

立冬之后,便是冬

草木见霜,山月苍茫

民间常说“入冬日补冬”

北方有“交子之时”吃饺子的食俗

南方则多食鸡鸭鱼肉等进行温补

立冬之际

“花带露,月露霜,一天更比一天凉”

清晨早起已能嗅到冬天的冷冽

农历十月又称“小阳春”

南方未见水冰地冻,却有花开二度

在温暖舒适里享受初冬吧

树叶从枝桠上飘落,将一片霜意带进初冬。晨起天气渐凉,朝夕之间,四季更迭。没错,立冬到了,冬季伊始。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立冬亦称“拜冬”,时间在公历每年11月7-8之间。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义。

立冬节气刚好是秋冬季的接力阶段,西伯利亚冷高压和蒙古高压的强度明显加强,并以冷锋为先侵入,影响着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时的冷空气带给我们的天气感受,已不再是秋风送爽,而是带有意义上的大风降温。但如果气候偏暖,这种季节的转换,冷空气的强劲程度,也有可能来得不是那么明显,那么强烈。

想必大家都听说一句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立冬时节,古人们耕肥水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劳动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劳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当然节日都要吃点什么好吃的,可以饱腹一顿。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中国的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而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来补充热量。

冬日里的暖阳是对我们最好的慰籍,阳光从指缝倾泻下来,照耀世界上的每一处阴暗。沐浴在阳光下,心情豁然开朗。心里充满阳光,纯洁的心犹如一滴清水,无论外界如何烟雨迷蒙,然我清者自清。愿我们心中都能时刻充满阳光,做真实的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诚坦荡的过好每一天。

人生就像一列无法回头的列车,走走停停,人来人往都是常态,别将就,别执着,相信所有事与愿违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会有人在这个冬天的站台,与你携手共赴未来。哪怕只是一面之缘,亦或是携手一段旅程,相信所有的遇见,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

这个冬天,

愿你一如既往对生活怀有希望和热忱。

愿你对至亲至爱好一点,多些温暖少发脾气。

愿你过得充实丰盈,多些沉稳与安然,少些后悔与遗憾。

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负初心,不负韶华。

人生如四季,不过春、夏、秋、冬,四季可轮回,可生命只有一次,愿我们好好珍惜。一世浮生一刹那,一程山水一年华,余生不长,没有来日方长,只有时光匆匆,惟愿,好好爱自己。

冬天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立冬节气特点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古人将立冬分三候,每候约为5天,反映了立冬这一节气中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的自然变化。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习俗

民间贺冬

亦称“拜冬”,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大家也会更换新衣庆贺往来。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冬泳

如今,有些地方迎接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

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冬泳都是不少人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立冬养生重“热”“补”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此时防寒保暖是重中之重,其次就是要“补一补”。

民谚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立冬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哪些部位要热养?

血管:遇冷收缩易变脆

寒冷刺激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

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说:“气候变化时,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本身就比年轻人差,所以出现脑出血等意外的几率更高。”

对策:

1、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2、入冬后,晚上早点睡;

3、吃点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心脏:最怕温差大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电机,到了冬天,为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这也使得冬天成为心脏的“多事之秋”。

中国医学科医院教授王文说,在寒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时常处于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严重时会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对策:

1、避免寒冷时外出;

2、备好围巾、手套、帽子等保暖设备;

3、需特别注意起夜或洗澡时的保暖措施。

肺:早晨雾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

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对策:

1、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从杯口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可做十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2、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阳光明媚、雾气散去再锻炼。

胃:冬季代谢会变慢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时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

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过补的食物,都容易把胃“累坏”。
  

对策:

1、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尽量做到少食多餐;

2、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

鼻子:防止病菌从鼻入

鼻子是人体整个呼吸系统的“窗户”和“换气孔”。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宋海涛说,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对策:

1、每天用两手大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大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

2、睡前用温的淡盐水清洗鼻腔;

3、雾霾天戴口罩。

耳朵:抗冻能力最差

人体中的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因此到了冬天格外怕冷。

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不注意保护则易生冻疮。

对策:

1、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2、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热物敷贴,这样会导致症状加重。

立冬应该怎么补

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点鲜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

进补前先引补

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

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多温热少寒凉

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

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

此外,冬天多吃点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进食欲。

本文综合自中国中医药报及生命时报

一封来自冬天的信,请注意查收

记得对自己好一点,天冷了,多穿点哦

爱馨养老

ID:aixinyanglao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冬来啦叮咚,你有一封来自冬天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