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乐动新声middot大咖空中直播报道
TUhjnbcbe - 2021/4/28 15:02:00

β受体阻滞剂具有明确的降压疗效和心血管保护作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广泛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肌病等的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去几十年来,由于国外早期一些荟萃分析结果使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地位受到了一定影响,但由于β受体阻滞剂具有异质性,其机制各不相同,阿替洛尔药物并不能代表所有β受体阻滞剂,因此我国从始至终都将其归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选择。

β受体阻滞剂目前在国内外的推荐意见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如何?β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治疗可以带来哪些获益?乐动新声·大咖空中直播首场邀医院高血压领域首席专家孙宁玲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了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选择,我国应用仍不足

年台湾高血压指南1首次将阿替洛尔与其他β受体阻滞剂区别对待,推荐其他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治疗。年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3、ESC/ESH高血压指南4一致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基础用药。虽然β受体阻滞剂受到众多指南的认可,但其在我国的应用仍不足——一项研究覆盖全国21个城市家医院心内科就诊的例高血压患者5,发现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使用率仅36.9%,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控制仍不满意。我国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医生担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糖脂代谢异常、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要原因在于国外一些荟萃分析结果和指南修订内容对临床医生的处方用药造成了一定影响6。

β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治疗可带来多重获益

AHA高血压指南7显示,与血压正常</80mmHg相比,血压升高、1期或2期中青年高血压患者(<40岁)后续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风险更高。一项队列研究8显示,青年时期(18-39岁)暴露于升高的DBP与晚年CHD风险增加相关;青年时期SBP、DBP升高与HF风险增加有关。那么为什么年轻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呢?原因在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年轻人群常出现心率增快,心率增快被视为评价交感神经活性的“窗口”。一项研究9显示,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与卒中事件发生率呈线性正相关。尤其是静息心率>80次/分的高血压患者卒中发生风险最高。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并减少猝死。Lindholm荟萃分析显示10,除阿替洛尔外的β受体阻滞剂降低冠脉事件或全因死亡优于其他降压药。另一项荟萃分析11同样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冠心病+慢性心衰+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率。因此,中国人群应遵循基于中国国情制定的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将β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同时,还有多部指南/共识优先推荐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1-3,6,12-13,例如高交感神经活性的中青年高血压人群。一项荟萃分析14显示,β受体阻滞剂显著降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且获益可能高于老年人群。一项研究15对五大类降压药的降压疗效进行对比,发现β受体阻滞剂24小时降压幅度与其他类别降压药相当。

新型β受体阻滞剂贝凡洛尔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更新选择

目前临床熟知的β受体阻滞剂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通片及缓释片、比索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如阿罗洛尔、拉贝洛尔),贝凡洛尔作为第四代β受体阻滞剂,结合前两代的药理优点,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更新选择。

贝凡洛尔具有脂溶性、无内源性拟交感作用、部分钙离子拮抗作用的药理特点,是唯一精准选择α1和β1受体的β受体阻滞剂,能够更全面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图1),具有独特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还可有效避免β2受体相关不良反应(图2)。

图1贝凡洛尔α1β1精准双选择,更全面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图2贝凡洛尔有效避免β2受体相关不良反应

多项研究显示,贝凡洛尔可24小时平稳降压、改善心率,避免清晨血压升高16,还可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骨骼肌次黄嘌呤释放17,用于低血清尿酸值高血压患者,其血清尿酸值未受明显影响,而高值患者显著下降18。贝凡洛尔用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LDL-C水平降低,HDL-C/LDL-C比值增加,较阿替洛尔更有效改善脂代谢19。

总而言之,β受体阻滞剂一路走来始终是中、欧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是伴心肌梗死后、冠心病心绞痛、ACS、快速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心率偏快或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等高血压特殊人群的优选用药。新型β受体阻滞剂贝凡洛尔在平稳降压、改善心率的基础上,还具有改善代谢的优势,安全性更优。众多指南可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联合CCB或治疗高血压特殊人群均获益显著。

参考文献:

1、ChiangCE.etal.JChinMedAssoc.Jan;78(1):1-47.

2、年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乐动新声middot大咖空中直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