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冠心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治疗冠心病的手段日新月异,相当于部分冠心病患者已经可以得到较有效的治疗,其中,最大的功劳应归于PCI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直接植入术和斑块旋磨术等。
自年首例PTCA应用于临床后,PCI术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以往的临床观察显示,与内科保守疗法相比,PCI术能使得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活动耐量增加),但是心肌梗死额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PCI的发展历程年
Bernard首次将导管插入动物的心脏。
年
德国医生Forssmann首次将一根尿管从自己的肘静脉插入,经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拍摄下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胸片,开创了人类心导管技术发展的先河。
年
Seldinger创立了经皮血管穿刺技术,从而结束了介入操作需要进行血管切开的历史。
年
Sones在进行一次主动脉造影时,无意中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并注入了造影剂使右冠状动脉显影。这一偶然并带有危险性的事件却成为了现代冠脉介入技术的开端。
年
CAMPEAU首次尝试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取得成功。
年
KIEMENEIJ等报道了首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此后便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时代。
PCI的适应症
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适应症也十分广泛。
1、对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介入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
2、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提倡尽早介入治疗。
高危患者主要包括:反复发作心绞痛或心肌缺血或充分药物治疗时活动耐量低下;血心肌酶指标升高;心电图新出现的ST段压低;出现心力衰竭或出现二尖瓣反流或原有反流恶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持续室速;6个月内接受过介入治疗;曾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等。
3、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治疗的关键在于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尽可能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患者急性期的死亡风险并改善长期预后。
PCI的简要操作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2]刘玉文,钱进,王能,姚维.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入路途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及展望[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8(06):-.
文案编辑
成希
审核
高玉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