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因为中传25岁博士猝死,家属疑其过劳的报道被媒体刷屏之后,“过劳死”一词,再一次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之下。何为“过劳死”,作为大学生怎样预防“过劳死”?熬夜的后果有多严重?
太多的例子让人心痛据人民日报年8月3日官博报道:中国传媒大学25岁博士凌晨猝死教学楼,家属疑因过劳。中国传媒大学25岁博士雷霄骅,被发现猝死在学校主楼:16日晚9点多进实验室,凌晨3时倒在电梯口,早7时许被发现。家属称,事发前他一直在实验室忙,怀疑过劳致猝死,希望学校工亡补偿。校方表示:家属未申请尸检,死因尚不能确认。
雷霄骅
雷霄骅死亡调查结论
其实,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从未间断。
据成都商报年6月报道:大学生单亮,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大四的学生,由于长期同时兼做3份工作,身体长期超负荷运转,最终一场似乎没有任何先兆的疾病让其22岁的生命走到了终点。年6月13日凌晨,身兼3份工作的单亮因患“产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在医院不幸去世。医生说,单亮的死亡是因为长期劳累所致,医学上称为“过劳死”。
单亮一家
医院出具的单亮死亡证明
单亮好友留言
据成都全搜索年5月19日报道,年5月11日晚,成都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张炳强在学校校园歌手大赛现场昏倒,医院因抢救无效死亡。
19日中午11时许,成都大学向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发来传真,对该校美术学院学生张炳强猝死事件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称,医院结论是猝死,家长决定不尸检。但就在死亡前一天,张炳强曾在自己的QQ空间上留下一句:“10天4个半通宵顺利完成。”他的任课老师邓杉说,曾听其他老师说过张炳强熬了4个通宵的事,其猝死不排除有过度劳累的可能。
张丙强
成都大学关于相关事件公告
张丙强(身份证用名,张炳强为其在学校用名。)准备登台演出时,却猝然倒地,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成都大学第12学生宿舍室,靠近窗户一侧的床铺、衣柜和桌椅抽屉都空荡荡的,只有几张彩色的贴纸还留在墙上。贴纸上,“梦想不灭”的字样依然清晰夺目。
大学生正处于花一样的年纪,有着灿烂耀眼的生命,这样的事件一幕幕地发生,在感到心痛的同时,重新让大学生“过劳死”的话题回到人们的视线,让我们又一次陷入深思。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过,“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大学生活是人的一生中最值得回味、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谁不愿意充分利用这最美好的时段来尽情学习、生活,而心甘情愿去追逐死亡呢?接受教育是要付出代价的,也就是说大学生活是要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的。没有了钱也就没有了这一切。不管教育产业化是否是我国的教育政策,学校收费的项目越来越多,生活费用提高很快,与此相对,助学贷款发放在很多地方几近停滞,接受非义务教育令某些家庭的负担越来越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每人缴一年几万元钱的费用,看起来非常公平,但这几万元对不同家庭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天天熬夜会早死吗?会得癌症吗?一篇正文仅有两个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