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视频▼查看老师解读
好看+转发冬季寒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都在提醒中老年朋友要呵护好自己的“心脏”,可是,胃不舒服了,也会引发心绞痛!这是为什么呢?
《黄帝内经》中记载:
厥心痛,胸满腹胀,
猝然心痛,胃心痛也。
也就是说胃痛所导致心痛的症状,中医上叫做胃心痛。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腐熟,吃进去的食物首先进入胃,如果胃受纳腐熟的功能出了问题,食饮就会停滞于胃中,导致胃向上侵犯到心脏,影响气机运行。
当然,胃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即使吃得很少,也会有停滞的感觉。
胃气不降会“伤心”
胃腑以通降为和,正常情况下,胃气应当往下走。
如果胃气往上走,就会出现打嗝、嗳气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把痰湿水饮带上来,影响到心的功能。
胃中虚寒会“伤心”
冬季是胃中虚寒的高发期,很多冠心病患者都是胃怕凉,不能吃生冷的食物,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吃的不热乎就容易诱发心绞痛。
胃不好不仅仅是难受而已,还可能引发心绞痛这样致命的后果,那么冬节该如何养“胃”护“心”呢?
一个穴位,养胃护心
中脘穴,又名太仓,为手太阳经、手少阳经、足阳明经三脉之所生。由此可见,中脘一穴与小肠、三焦、胃、肺、肝,任脉等六经均有关系。
中脘穴取穴:
中脘穴在心口窝到肚脐眼连线的中点位置,也就是肚脐正上方4寸。
艾灸中脘穴:
每日艾灸中脘穴1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连灸3-5天后休息两天,也可隔日灸一次。
隔姜灸特别适合脾胃虚寒的人。
按摩中脘穴:
双手掌心叠加,在中脘穴旋转按揉,大概3分钟。之后单手横向搓揉这个穴位,也是3分钟。
中脘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经常艾灸/按摩中脘,对于饮食停滞、胃气不降、脾胃虚寒等症状有一定帮助。
RECOMMEND推荐阅读版权声明:本文根据公开资料综合整理,视频版权归6点谈健康所有。转载请标注来源。转载原创请添加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